《大医生》编辑部官网欢迎您!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智能超声参数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中的预测价值及相关因素分析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R563

基金项目:

海南省卫生健康行业科研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探讨影响产妇产后发生盆底功能障碍(PFD)的相关因素,并分析智能超声参数预测产后PFD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7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进行产检并分娩的 80例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入组时间包括产检及分娩后7周。根据产后是否发生PFD分为对照组(26例,未发生PFD)和观察组(54例,发生PFD)。收集所有产妇临床特征指标和智能超声参数,分析影响产妇产后发生PFD的相关因素,并分析智能超声参数预测产后发生PFD的价值。结果?观察组产妇有腹压增高史占比、产次和第二产程时间>1?h占比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体质量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产妇肛提肌裂孔前后径(LH-ap)差值、肛提肌裂孔左右径(LH-rl)差值、肛提肌厚度(LT)差值和肛提肌裂孔面积(LH-area)差值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LH-ap差值、LH-rl差值、LT差值和LH-area差值降低均是影响产妇产后发生PFD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H-ap差值、LH-rl差值、LT差值和LH-area差值预测产妇产后发生PF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8、0.765、0.790、0.785(均P<0.05)。结论?监测智能超声参数有助于判断产后发生PFD的风险,对预测产后发生 PFD 具有较高准确性,可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4-05-28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