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研究凝血指标与孕晚期孕妇炎症指标的关系,并分析其判断产后出血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21 年 3 月 至 2024 年 3 月于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进行产检并分娩的 80 例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发生产后出血将孕妇分为未发生组(64 例, 无产后出血)和发生组(16 例,发生产后出血)。比较两组孕妇凝血指标 [ 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 白原(FIB)和 D- 二聚体(D-D)] 水平和炎症指标 [C 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 A(SAA)及降钙素原(PCT)] 水平,分析凝血 指标与炎症指标的关系,并分析影响产后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分析其预测产后出血的价值。结果 发生组孕妇 APTT 和 PT 均长于未发生组,D-D 水平高于未发生组,FIB 水平低于未发生组(均P<0.05)。发生组孕妇血清 CRP、SAA 及 PCT 水平均高于 未发生组(均P<0.05)。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 CRP、SAA 及 PCT 水平与 APTT、PT 及 D-D 水平呈正相关,与 FIB 水平呈负相 关(均P<0.05)。发生组孕妇妊娠次数多于未发生组,子痫、前置胎盘及宫缩乏力发生率均高于未发生组(均P<0.05)。多因素 Logistic 分析 结果显示,FIB 升高是产后出血的保护因素,D-D 升高、血清 PCT 升高、前置胎盘及宫缩乏力均是影响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预测模型判断孕妇产后出血的曲线下面积(AUC)为 0.816,敏感度为 0.875,特异度为 0.562。 结论 孕晚期孕妇凝血指标与炎症因子密切相关,根据凝血指标和炎症因子建立的预测模型有利于判断产后出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