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生》编辑部官网欢迎您!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血栓弹力图与传统凝血功能检测指标的相关性及其判断 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价值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R445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 研究血栓弹力图和传统凝血功能检查在深静脉血栓形成判断中的价值及两者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 选 取 2021 年 3 月至 2022 年 5 月宜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90 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分 为对照组(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和观察组(发生深静脉血栓),各 45 例。患者均接受血栓弹力图检查和传统凝血功能检测,将组间血栓 弹力图参数 [ 反应时间( R)、凝血时间( K)、血凝块聚合形成速率( α 角)、最大振幅( MA)及凝血指数( CI) ]、传统凝血功能检 查指标 [ 血小板计数( PLT)、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 FIB)及凝血功能国际标准化比值 ( INR) ] 水平展开比较,同时分析观察组患者中各参数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 两组患者传统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观察组患者 R、 K 水平低于对照组, α 角、 MA 和 CI 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 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深静脉血 栓患者 R 值与 APTT 水平呈正相关, K 值与 PLT、 FIB 水平呈负相关, α 角、 MA、 CI 与 PLT、 FIB 水平呈正相关( P<0.05)。 结论 血 栓弹力图和传统凝血功能检查各项指标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两者均可以帮助临床判断患者的机体凝血状态,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 中有重要参考价值。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3-04-18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